时间: 2024-05-17 16:01:03 | 作者: 输送机械
中山森林公园花海区,盛开的格桑花、金光菊、粉黛乱子草……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打卡。“原来山上是废弃的采石场,山下周边有多处废弃小煤矿,生态破坏严重,环境非常差,近几年政府建设了中山森林公园。”9月22日早,鹤壁市鹤山区的一位市民表示,荒山枯河变成了绿水青山,煤灰飞扬、污水横流的矿区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精致城区。
近年来,鹤山区以重大生态环境项目为抓手,加快激发绿色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区蝶变跃升的发展之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成了常态,生态环境实现了“鹤鸣九皋,山水画卷”的历史性蝶变。
系统治理修复生态,补齐发展短板。坚持系统治理,全面排查受损生态,彻底摸清需修复存量,连续纳入“五年发展规划”,先后治理改良煤矿塌陷区20多平方公里、河道26.9公里、湿地237亩、土地1万亩,系统解决了采煤沉陷、矿山生态破坏、森林资源质量下降、河流湿地功能受损等生态环境问题。坚持项目带动,先后争取到了山水林田湖草、国家储备林、独立工矿区改造等重点项目,有效破解了成本投入问题,为修复生态提供有力财力支撑。坚持造林增绿,确定了“植、管、护”并重的全域绿化思路,先后实施太行山、环城防护林等重点绿化工程,累计造林补植11.9万亩;引进专业苗木种植公司参与苗木管理,确保造林工程质量;建立三级联动管护体系,防止绿化成果遭受破坏,省、市国土绿化现场会议等先后在鹤山区召开。 统筹兼顾保护生态,筑牢发展根基。鹤山区发展主导产业从始至终坚持保护优先、源头预防、创新推进。现代物流开发区是鹤山区依托长期形成的煤炭产业优势,全力发展煤炭物流产业,高标准打造的产业园区。为最大限度减少煤炭运输带来的粉尘污染、气体、噪声污染等,建设物流铁路专用线公里的全球最长管带运输机,每年减少碳排放30万吨。企业全部封闭化运行,打造产城生态隔离屏障,一改原有汽运大进大出、煤炭露天堆放等传统模式。生物化工园区聚焦精细化工与生物医药,精心谋划建设的产业园区。自建设之初,就把环保作为发展生物化工产业的前置条件,先后引进四川利尔、西安蓝晓、上海创诺等行业龙头领军企业,坚决杜绝小散乱污企业入驻;针对企业排污需求、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等实际,统一规划、集中实施,修建了长15公里的污水管网,建成集中供汽、工业废弃物综合处置、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等项目,既降低了公司制作成本、有效处理化工企业“三废”,又延伸了园区企业链条、增强了园区整体竞争力;投资1.3亿元建成了集安全、环保、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每年可节电30%、节水20%,综合能耗量、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量等大幅度降低,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一体推进生态转化,厚植发展优势。着力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转化,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了“金山银山”。将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鹤山森林面积超过10万亩,年可固碳5万吨,直接收益300万元以上;仅国储林项目规模就为8.9万亩,预计年均实现出售的收益1.4亿元;打造了艾草沟、核桃谷等“一岭十八谷”生态林果经济区,每年帮助群众增收210余万元;利用洹河径流启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年可发电2亿千瓦时,年产值7500万元。将生态优势向文旅优势转化。鹤山区依托修复后的山、水、林、湖等资源,全力发展文化旅游,形成了三大文旅板块,文旅产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将生态建设向城乡建设转化。农村垃圾、生产生活垃圾污水既易对生态造成破坏,也是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的痼疾。鹤山区加快厕所革命和农村里的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建立城乡一体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农村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首创的“草粉生态”改厕入选全国典型模式。先后建成占地1万余亩的南山森林公园、羑河湿地公园、中山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游园,城市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有区无城”历史彻底改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城市的鲜明底色。鹤山区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将高质量发展推向新高度。(史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