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2-23 14:56:41 | 作者: 产品中心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体业务为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涵盖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道岔、钢结构制造与安装等业务板块,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公司,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水利、地下空间开发、矿产、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及风电、光电、水电特别是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建设领域。公司正在从事的新兴业务主要为新型轨道交通产业和新型科技环保产业,包括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及道岔、轨道梁等线路配套产品和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咨询等业务。按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由于产品的服务领域主要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公司同时与建筑业具有密切联系。
2023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持续抓实当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指出要深入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点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2023年3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支持科学技术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2023年1月,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现工业和信息化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加快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202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湖南调研时强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高端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打造更多有话语权的产品和技术;要培育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要紧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战略统筹谋划,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坚持优化布局、集群发展,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2023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指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人才集聚、降本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要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营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2023年2月,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交通物流领域金融支持与服务的通知》,强调金融部门要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工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交通物流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交通物流项目的配套融资支持,积极支持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边沿海战略骨干通道及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群城际通道、交通一体化、革命老区公路等建设;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等要加大对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交通物流项目、交通运输“十四五”相关规划项目等的融资支持力度。
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党的二十大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水平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有效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并提出十大行动:分别为现代化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行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驱动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强化行动、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升行动、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行动、交通运输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能力行动、加强党的建设,共包含53项行动任务。
2023年5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国家骨干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水网有序实施,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资源优化配置等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
受益于上述宏观经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利好政策,公司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研发制造的隧道掘进机、隧道机械化专用设备、工程施工机械、道岔、钢桥梁、环保设备等产品预计将会在铁路、公路、城轨、市政、环保等行业得到更多应用。
(二)公司业务及所属细分行业政策中铁工业目前是国内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
业企业,四项主营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均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作为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型装备制造商,公司各项主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国内第一”乃至“世界第一”。
公司是专业从事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和综合服务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多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我国隧道掘进机产品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步伐,横向形成了“大”“小”“异”不同断面、“横向掘进”“竖井、斜井掘进”不同方向以及土压、泥水、硬岩、多模式等不同地质适应性的全系列盾构机/TBM产品,纵向拓展了设计研发、设备制造、再制造、技术服务、维修检测、操作技能培训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公司隧道掘进机产销量已连续十一年保持国内第一、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国内市场方面,在城市轨道交通等传统领域持续保持国内龙头地位;在新兴领域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在水利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抽水蓄能领域市场占有率80%,在矿山建设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40%。海外市场方面,累计150余台隧道掘进机产品先后出口32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出口海外盾构机/TBM数量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知名度最强的企业。
应用领域方面,除城市轨道交通传统优势领域外,隧道掘进机在水利、抽水蓄能、铁路、矿山建设等新兴业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2023年上半年共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北京、重庆、大连、西安、长沙、兰州等9个城市均有地铁制式城市轨道交通线年下半年预计还将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调整和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2-2027年),其中北京市第三期建设规划里程约231.3公里;新增深圳地铁15号线条线(段)开工线亿元。预计未来较大体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仍将是隧道掘进机重点应用领域之一,并将为隧道掘进机租赁、工程服务和再制造业务市场带来增量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的北京、上海、重庆、宁波、青岛等地和海外的东南亚区域承揽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在水利领域,2023年上半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832亿元,完成投资5254亿元,新开工24项重大水利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进度好于去年同期,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为历史同期最多。预计未来在水利领域将是隧道掘进机应用的重要增量来源。报告期内,公司在广东、浙江等地承揽了水利工程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在抽水蓄能领域,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4579万千瓦;全国核准48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达6890万千瓦,年度核准规模超过之前50年的投产总规模。目前,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其中1.67亿千瓦项目已经实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此外,诸多传统电力投资建设企业和部分地方国有企业开始进入抽水蓄能建设领域,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行业投资能力大大增强。预计未来抽水蓄能领域隧道掘进机应用将进一步增多。
在铁路建设领域,2023年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2022年四季度集中开工建设的雄忻(雄安—忻州)高铁、昌九(南昌—九江)高铁、成渝中线高铁、西成(西安—成都)铁路、兰新(兰州—乌鲁木齐)铁路精阿段增建二线多个项目施工面逐渐铺开;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漳州至汕头高铁、潍坊至宿迁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等8个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预计未来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推进,多模式盾构机、大直径盾构机/TBM、隧道施工专用设备等高端装备需求量将有所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的广东、上海等地和海外的西欧区域承揽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在矿山建设领域,2023年上半年,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国内原煤产量稳步提高,同比增长4.4%,全国能源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在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要求,各产煤省区和煤炭企业要以提升煤炭安全供应保障能力为中心,围绕智能化建设阶段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随着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的实施,以及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少人工作的推进,为隧道掘进机在矿山建设领域的运用提供了机遇,预计未来隧道掘进机和隧道施工专用设备需求量将进一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甘肃、贵州等地承揽了矿山建设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公司始终保持着在铁路与轨道交通工程等大型专用施工设备研制方面的龙头地
位,先后研制出世界最大吨位运架装备、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架桥机、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代表着国内高速铁路施工装备研制技术的最高水平。报告期内,除搬提运架铺等传统优势铁路建设施工领域外,公司积极拓展海工装备、港口航道等领域施工机械。
在搬提运架铺设备领域,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消息,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2030年,远期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左右。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及多式联运等持续推进的同时,我国公路建设投资也在积极实施,《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指出我国高速公路未来约有3万公里繁忙路段需扩容改造,普通国道未来约有11万公里需要建设和改造。在国家政策规划的带动指引下,预计搬提运架施工设备将迎来更多市场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在广西、广东、陕西等地承揽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项目搬提运架设备订单。
在海工装备领域,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在“双碳”目标指引下,海上风电成为我国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为公司全回转船用起重机、海工吊机等海工装备的运用创造了机遇。
在港口航道设备领域,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发布《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提出重点推进码头等级提升类项目、码头专业化改造及货类调整类项目、码头预留水工结构等级能力释放类项目和码头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类项目等四类改扩建项目。港口航道建设为公司生产的各种岸边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集装箱起重机等创造了市场。
公司是我国最早、全球最大的道岔制造企业,产品涵盖高中低速和全系列轨型,业务范围包括道岔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维修保养等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是目前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线路轨道系统和工务器材供应商,高速道岔市场占有率为64%,在普速、重载、城市轨道交通道岔市场占有率均超55%。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随着政策的逐步实施,地方城际铁路和专用线道岔市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高速铁路正由设计建造阶段转入设计建造与运营维护并重的阶段,“轨交后市场”有望为道岔市场带来增量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的浙江、湖北、陕西等地和海外的北美、北非区域承揽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重载铁路道岔订单,在上海、广州等地承揽了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订单。
公司是我国钢桥梁制造安装的龙头企业,大型钢结构桥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公司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主要以制造、安装各类大型桥梁钢结构为主,并涵盖部分工业厂房、车站、展馆等建筑钢结构业务。公司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加强研发及创新,在技术、质量等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端,开创了我国大型钢桥梁工厂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制造的先河,获得行业的一致认可。
在桥梁钢结构领域,近年来,桥梁钢结构行业迎来了基础设施补短板加速推进期和钢结构桥梁等绿色交通基础建设大力推广期,钢结构市场逐步向好,行业呈现加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的河南、江西等地和海外的东南亚区域承揽了公路、铁路建设项目的钢梁制造与安装。
在建筑钢结构领域,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的《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有利的市场环境助推下,绿色、环保的建筑钢结构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庆、湖北等地承揽了厂房、集成房屋等项目的建筑钢结构订单。
公司在新型轨道交通领域成功研制出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中低速磁悬浮和新型低地板有轨电车四种“新时代号”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在武汉、合肥建成了两条车辆试验线,并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保持紧密合作,不断完善技术和工艺,具备了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及钢结构轨道梁、钢立柱和道岔的自主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服务能力,在轨道线路控制及安全运行维护、列车控制技术方面具有集成优势。
近年来,国内60多个城市集中发布了中低运量轨道交通线条,总里程超过一万公里,与公司从事的中低运量的新型轨道交通业务相契合,潜在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新型科技环保产业以环保装备制造和技术咨询业务为主,主要涉及水处理、固废处置、生态修复、隧道施工等领域,覆盖“项目投资、设计咨询、建设运营、施工总承包、设备集成制造、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环保产业生态链。
2023年,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亿元,主要支持实施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做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工作。
在2023年生态环保资金预算中,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预算规模105.5亿元,“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新增项,预算规模约11.25亿元,全年全国计划完成800余条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环保产业作为兼具带动经济增长和应对环境问题双重属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未来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报告期内,公司在重庆、陕西等地承揽了废弃矿渣项目、污水处理项目等。
公司是全球产销量最大的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商、全球最大的道岔和桥梁钢结构制造商、国内最大的铁路专用施工设备制造商,也是我国铁路基建装备领域产品最全、A股主板市场上唯一主营轨道交通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的工业企业,在科技创新、核心技术、生产制造等领域优势突出,现有产业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公司四项主营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架桥机、道岔、桥梁用钢铁结构均通过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含架梁支撑的多油缸支腿组合式低位运梁车”专利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大赛优秀奖,“一种桥梁用Q500qE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焊接方法”等5项专利荣获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第三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所属企业获批建设“成都盾构隧道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科技进步奖452项,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1项、优秀奖8项,中国工业大奖2项,中国好设计金奖3项、银奖1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1项;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289项,其中38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8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授权专利4610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8件,国内发明专利1110件;主(参)编国家或铁道行业标准及工法174项,其中国家标准46项;公司参建的项目累计获得“鲁班奖”44项、“李春奖”15项、“中国钢结构金奖”20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18项,其中金奖3项;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高新技术企业26家;技术人员3314人,占员工总量的27%,拥有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才14人,国家专项计划专家1人,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4人,詹天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5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5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是中国盾构机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军
者。报告期内,公司研制的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中铁1179号”,首次将超大断面组合式矩形盾构顶管机引入深圳地铁12号线沙三站项目建设,对促进地铁车站建设工法创新具有革命性意义;研制的世界首台硬岩泥水平衡顶盾机“中铁1268号”,创新采用“顶管+盾构”的设计理念,应用于长沙雷锋水厂原水管线项目,有效满足了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中非开挖、小直径、长距离、曲线顶进等特殊需求,为未来我国海绵城市、城市更新改造等建设工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与解决思路;国内首创的“暗井掘进机机械法”可回收式暗井掘进机,在北京地铁17号线主隧道内两座暗井泵房掘进施工取得成功应用,开创了地铁暗井泵房机械化施工新模式;研制的世界最大悬臂掘进机CTR450截割功率、单次定位截割范围、整机重量等均创世界悬臂掘进机纪录,实现了国产悬臂掘进机在海外市场零的突破。
2.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工程施工机械产品核心技术居国际
先进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创绿色装配式综合管廊U盾架管机“雄安号”,将架桥机与盾构机进行创新性融合,成功应用于雄安新区综合管廊建设;完成了国内首台电驱千吨级箱梁轮胎式搬运机的研制,将新能源技术创新应用于高铁施工装备,助力雄安新区绿色建造;研制的“发电机组+锂电池”混合动力型轮胎式搬运机在沪宁合(上海—南京—合肥)高铁项目成功实现了工程应用;研制的新型纯电装载机成功应用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新疆钢铁项目,提高了能源动力工效,降低能耗成本;研制的国内铁路最大吨位1100吨运架设备,在宁马(南京—马鞍山)城际铁路成功应用;研制的1800吨桥面吊机,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钢桁梁斜拉桥——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研制的800吨海工起重船,成功应用于国内第一超水深跨海大桥——东吾洋特大桥;研制的国内最大的1600吨双桁式架梁起重机,成功应用于世界首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大桥——铜陵G3长江公铁大桥钢梁架设。
3.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作为国内道岔领域的龙头企业,始终坚持在产品研发和
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开展超长寿命辙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全面掌握了高锰钢辙叉关键集成制造技术、合金化高锰钢制备技术、高锰钢洁净化冶炼技术、高锰钢辙叉在线焊接维修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制的Ⅲ代高锰钢组合辙叉达到6亿吨的国内最高通过载量,满足了大运量条件下的长寿化需求;成功完成了高淬透性合金钢钢轨的性能研究,进一步提高了高淬透性合金钢钢轨加工心轨材料利用率和加工镶嵌块材料利用率,实现在线更换易损部件时间较其他镶嵌式合金钢组合辙叉降低10%,更好地满足了客户需求;研制了全系列新型合金钢组合辙叉,满足了我国重载铁路及普速铁路向无缝化发展的需求;大力开展减振道岔技术研究,掌握了减振道岔设计及制造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促进了绿色技术转化落地;开展了现代有轨电车道岔设计理论和成套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有轨电车道岔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在该业务领域的技术实力始终保持国际先
进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掌握了公铁同层超宽钢箱梁组焊精度保证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世界跨度最大、宽度最宽的公铁两用钢箱梁公铁两用斜拉桥——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及其他国家重点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我国钢结构桥梁制造水平;研发了高性能桥梁钢Q690q钢焊接性及焊接工艺试验研究新技术,成功应用于澳氹四桥项目,解决了Q690qD钢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质量难题;研发了桥梁制造快速建模技术,实现了参数化可修改模型的建立和图纸批量化的生成;完成了锈层稳定细节处理及构造细节技术研究,解决了高原特殊气候条件下锈层稳定化处理的技术难题,为免涂装耐候钢混组合梁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撑;研发了超高异形钢塔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于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钢塔制造,解决了超大截面钢塔焊接变形控制、块体精确匹配、高精度快速测量等一系列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国超大型钢塔制造技术的进步。
5.在新型轨道交通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多制式、全系列新型轨道交通
装备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攻克了磁浮道岔维保领域相关技术难题,顺利承接了北京S1线道岔系统中修工程项目;开展了侧向45公里/小时磁浮道岔关键技术研究,精准进行磁浮道岔新产品研发,填补了低速磁浮道岔与高速磁浮道岔产品之间的空白;自主研发的悬挂式可动芯转辙道岔,实现了悬挂式轨道线路稳定可靠换线,在武汉光谷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空白;研发了中小运量跨座式单轨系统集成技术,首创了旅游车辆铰接式转向架配置,成功应用于曲江旅游单轨项目;研发了具备适应大坡道齿轨路段和平路黏着路段两种运行模式的双驱动齿黏合转向架,技术为国际首创。
6.在新型科技环保业务领域:报告期内,公司研发了盾构渣土环保处理4.0系统,
成功应用于青岛地铁施工项目,解决高含水工程渣土外运难题,实现了工程渣土的减量化运输、环保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研发了盾构施工渣土连续皮带输送设备,成功应用于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解决了出渣与掘进工序相互制约的难题,促进该项目创造单月掘进745米的最好成绩。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现有工厂、车间、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力度,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关键核心部件的自制能力不断增强。
1.在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拥有20个隧道掘进机生产基地,
近60条生产线。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公司拥有世界首条全自动滚刀加工、热处理、装配、检测生产线,能够自动化生产适应各种不同地质条件的隧道掘进机滚刀,同时拥有多台国内先进的重大型数控机加工设备,智能化大型热处理炉、环保型喷砂、喷漆等配套设备,覆盖了关键零部件的下料、铆焊、机加、退火、喷涂等全部工序;盾构总装方面,公司引入了智能仓储系统、激光检测仪等智能制造和检测装备、系统,逐步实现了产品零部件柔性制造,提升了盾构机总装效率和质量;隧道施工专用设备制造方面,公司在河南新乡建成了水平运输产品的铆焊、轮对及转向架装配生产线,实现设备整体自制能力与常态化环保管控能力的同步提升。公司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一期已全面投产,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能力和核心部件自制能力,大幅提升了隧道掘进机智能化制造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2022年9月,产业园二期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9月建成投产,届时将进一步提高隧道施工专用设备规模化生产能力;产业园将以“智能制造、工业4.0”为目标,围绕隧道掘进机、隧道施工专用设备设计、工艺、制造、装配、检测、运维等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搭建智能设计平台,智能制造、装配、检测平台以及智慧管理系统、智能运维平台,建成适应客户定制需求、高效率、高质量、绿色化的智能工厂。
2.在道岔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重载高锰钢辙叉生产基地,
具备年产20000组道岔、40000根高锰钢辙叉的能力;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先进的6000吨锻压智能道岔生产线,行业内首台成套自动化合金钢热处理生产线、辊压生产线,合金化高锰钢冶炼和热处理、细晶成形、预硬化等新技术,多项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国内行业领先的高能数字射线检测中心,具备金属材料及构件的高能数字射线、超声、渗透及磁粉检测等无损检测能力,实现了无损检测需求的全覆盖,满足公司各类产品的检测需求;通过全面推广生产信息化系统应用,实现了订单全过程BOM化运行。2023年5月,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应用高速道岔垫板智能生产线,生产线集中了激光切割、激光标识、数控集中加工、AGV小车自动转运、机器人自动焊接和静电喷涂防腐等技术,实现了产品制造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为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3.在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领域:公司拥有武汉特种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重型厂房和大型全流程生产线余台套,大型数控下料机7台,
半自动切割机20余台,加工中心、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类加工设备50余台套;拥有自动化焊接设备及系统,建立了数字化智慧生产管理平台,打通了生产现场各种生产要素信息桥梁,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
4.在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领域:公司拥有山海关、宝鸡、扬州、舟山、如皋、九江、武汉、南京、中山等生产基地,基本覆盖了国内桥梁钢结构市场较集中的长江
经济带、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等区域。2022年,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舟山生产基地投入使用,公司钢结构产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公司积极推动钢结构加工制造数字化转型,在国内率先建成了首个钢结构智能生产示范线,搭建了国内首个钢桁梁数字化建造平台,可实现制造车间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管理与控制,开发了超声检测监测系统,实现多点、异地实时无损检测过程监测,完成了钢结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开发,大幅提高检测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深入推进“数智升级”工程应用,隧道掘进机、钢桥梁、道岔、工程施工装备、隧道配套5个领域7家单位的智能制造信息系统稳定运行。通过有效应用各类研发软件,三维数字化研发普及率大幅提升;通过数智升级推动与生产单元技改相结合,数控化率显著提高;公司各类生产车间全面构建多块管控大屏,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层数字化意识逐步增强,生产车间通过充分应用工位机/无线移动终端等,无纸化率普遍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累计荣获信息化类省部级(含国家认可的社会力量奖)荣誉37项,获得省部级认定的信息化示范试点项目14项,承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等信息化项目11项。报告期内,“隧道掘进装备全价值链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构建”和“制造领域离散型制造管控与数据池应用”分别荣获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一等奖和二等奖,推进“数智升级”,打造中铁工业盾构4.0工厂和“全面打通业务环节,实现盾构精益生产管理”分别荣获E-Works2022年度中国智能制造最佳实践奖和智能生产杰出应用奖。
报告期内,公司品牌优势和品牌竞争力持续巩固和增强,根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显示,中铁工业品牌价值增至152.05亿元,位居机械设备榜单第5位,连续5年保持增长势头。作为中国品牌日发源地,中铁工业积极推动品牌建设与生产经营的紧密融合与互促共进,坚持以精品工程塑造卓越品牌,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桩梁一体智能架桥机“共工号”入选“2022央企十大国之重器”、研制的全球首台能爬坡的大直径硬岩掘进机“永宁号”获人民日报整版点赞、建成的道岔垫板智能生产线率先在行业内投产等等,成为展现公司实力的新名片,品牌新名片不断涌现;组织举办了“2023年中国智造品牌论坛”,探究中国智造品牌发展之路;积极参加中国品牌博览会,“春风号”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雪域先锋号”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TBM、“高加索号”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入选“创新100+”精品展区;积极参加新加坡机电展、北京-青岛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展会,丰富品牌传播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各类媒体刊发宣传报道2800多篇,公司新闻4次登上《人民日报》头版、2次获得《人民日报》整版报道,4次被央视《新闻联播》重点报道;公司荣获“品牌价值领跑者”“突出贡献品牌单位”荣誉称号;公司工业文化案例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大工至美:人文科技之光”典型案例。
2023年上半年,中铁工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等会议精神,紧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这一重要任务,锚定“三增两控五提升”目标,全面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经营“调结构”、企业生产经营业绩取得较好的成果。
1.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98.28亿元,同比增长
(1)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83.36亿元,同比增长9.90%。
报告期内,在保持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等优势领域市场份额的同时,持续巩固矿山、水利、抽水蓄能等新兴领域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上年同期高速增长的基数之上再次取得了较好的增长,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在水利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广东、浙江等地承揽了水利工程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在抽水蓄能领域市场占有率80%,在新疆、山东等地承揽了抽水蓄能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在矿山建设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40%,在甘肃、贵州等地承揽了矿山建设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此外,在海外市场方面,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8.54亿元,同比增长51.25%,持续保持了快速增长,中标了应用于西欧、东南亚和中东区域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隧道掘进机订单。
38.08%。2022年下半年,我国集中开展铁路建设,总投资规模达1.19万亿元,招标总额近7000亿元。报告期内,铁路建设热度不减,已开标54个铁路项目,铁路设备需求量增加。公司紧抓铁路建设机遇,扎实推进相关项目落地,在广西、广东、陕西等地承揽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项目搬提运架设备订单。
2.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187.76亿元,同比减少5.28%。
(1)道岔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42.12亿元,同比增长8.34%。报告期内,公司紧
紧把握国家铁路建设投资规模增长、地铁市场保持一定投资力度等机遇,超前谋划,不断加大客户营销力度,在国内的浙江、湖北、陕西等地和海外北美、北非区域承揽了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重载铁路道岔订单,在上海、广州等地承揽了城市轨道交通道岔订单。
(2)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完成新签合同额145.65亿元,同比减少8.60%。报
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经营“调结构”力度,以提升钢结构项目经营质量为目标开展经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国内的河南、江西等地和海外的东南亚区域承揽了公路、铁路建设项目的钢梁制造与安装订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98亿元,同比增长8.24%。按主要业务类别划分,专用工程机械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7.13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因已销售产品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数量和完成合同额的不断增长,本期实现营业收入42.15亿元,同比增长5.62%;工程施工机械及相关服务业务因上年新签订单减少,该部分订单在本期转化为收入,导致本期实现营业收入4.98亿元,同比下降17.56%。交通运输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本期实现营业收入94.09亿元,同比增长6.59%,其中道岔业务受益于上年及本期新签合同额的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同比增长9.53%;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随以前年度新签合同额逐步转化为收入,本期实现营业收入73.91亿元,同比增长5.81%。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经济下行风险、宏观政策调控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等7类风险。
风险概述:一方面,国际环境更趋复杂多变,经济增长预期下调;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进入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缓解,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恢复进程;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结构性问题、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处于向新发展模式切换的进程中,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可能对公司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战略引领,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发展体系;做好市场研究,高水平及时识别市场需求的本质和核心变化,快速响应市场和客户需求;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传统产品领先优势,提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管理效能,以大质量、大商务管理为贯穿,打造高品质低成本能力;开展资金管理的动态测试机制,及时对经济运行风险进行识别、预警和化解;优化创新体系和科研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风险概述: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主要服务于铁路及其他公共交通(包括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隧道及其他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国家基建建设投资规模关联度大。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政策,以及国家基础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变动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分析经济发展方向,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努力规避政策性风险;紧盯市场动向,识别市场趋势,加大新兴市场开发力度,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市场与研发的良性互动,精准定位目标项目,提高经营质量;强化经营激励机制,按照“抓紧抓早,量质双升”原则,狠抓大项目、重点项目经营;通过与地方政府深入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产业换市场、技术拓市场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降低经营风险。
风险概述:公司隧道施工装备、工程项目施工机械、道岔、钢结构等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市场竞争伙伴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跨国公司等。
随着铁路建设投资放开、投资结构和模式不断创新,城轨、市政、公路等传统领域规模缩减且赛道拥挤,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可能导致公司市场份额降低,产品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构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围绕工程建设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低成本等市场需求,聚焦价值创造和效益提升,进一步强化技术、产品、标准化、质量和精益管理,开展研发管理变革提升,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为客户提供卓越产品和服务;精准制定业务策略,在工程装备领域,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以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300832)、发展新业态“三条曲线”,推进技术、管理、模式精准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在钢结构领域,加大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扩大优质项目和重大项目份额,持续推进效益提升行动;在服务领域,充分发挥现有产品和技术优势,与现有主要业务充分延伸结合,推进服务产品化,实现规模效益有效提升。
风险概述:公司隧道掘进机、道岔、桥梁钢结构、工程项目施工机械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过江过河通道、跨路通道、城市轨道及其他公共交通基建工程项目,可能在生产制造、工程服务和运营过程中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的风险,给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应对措施:坚持大质量理念,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系统、全员质量管理,提升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低成本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各层级定期开展风险辨识和评估,开展隐患分级管控;完善安全质量稽查机制,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安全质量教育培训,提升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和业务水平;不断的提高公司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创新技术手段规避安全事故;提升公司整体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严格落实“铁腕治安硬十条”、安全质量环保刚性标准,促进公司本质化安全水平提升。
风险概述: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钢材、涂料、焊材及机械产品重要部件等,尤其是钢材占总成本比重较高,主材价格波动将对产品生产成本造成一定影响;部分设备、机械产品零部件等需要同供应商合作开发或向供应商采购,个别产品需要使用进口零部件,若主要供应商供货情况发生重大调整,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影响;此外,地缘政治、极端天气等因素将造成相关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
应对措施:做好标前调查及策划,加强采购部门与营销部门联动,梳理辨识供应链风险点,根据钢材等主材价格走势调整钢结构项目经营策略和方向;完善集中采购体制机制,优化采购工作流程,长效监控主材价格波动,制定采购限价(指导价);提升设计端标准化、通用化、国产化程度,降低采购难度和风险;加强库存管理,分类制定关键物资安全库存标准;强化优质分包分供商培育,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队伍;加快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客户合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高抗风险水平。
风险概述: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明显上升,全球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加剧全球政治经济风险,个别国家以“去风险”之名行“脱钩断链”之实,导致全球产业链呈现收缩化、本土化、区域化等趋势,给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造成威胁;全球性问题加剧,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增多。
应对措施:优化海外营销体系,大力加强海外市场开发力度,加快海外运营体系、产业布局和运行模式优化,提升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多元化拓展市场和客户,提高市场敏感度和竞争力;提高境外项目运营能力,强化过程监控和预警,持续提升海外履约能力和客户满意程度;加大国际标准认证力度,提高品牌海外知名度,深入拓展海外市场空间;完善海外风险管理体系,抓好境外市场开发等经营环节的合规管理,全面加强经济制裁、出口管制、涉密、资产安全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努力提升境外合规管理能力。
风险概述:公司控制股权的人中国中铁(601390)为全球最大基建承包商之一,公司与中国中铁及另外的关联方存在少数持续的经营性关联交易。
应对措施:继续严格执行关联交易相关制度,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严格履行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合理预估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额度,及时、充分做好关联交易的信息公开披露,确保关联交易行为程序合法且交易对价公允。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铁工业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铁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