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8-23 23:29:14 | 作者: 带式输送机配件
7月25日,内江市市中区工业经济开发区,四川东林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林重工”)的生产车间里,焊花飞舞,弧光闪烁,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有序忙碌,巨大的机械臂快速作业。
在厂区大门口边的形象展示栏里,一眼望不到边的带式输送机如一条长龙“盘踞”在柴达木盆地的高海拔盐碱地之上,这是东林重工拥有自主专利的拳头产品——超长距离管状带式输送系统,输送距离长达16公里。
从租厂房到建厂房、从销售汽车零配件到研发输送机械设备,这家拥有200多名员工的内江制造业企业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史,如今在散状物料输送设备的细分赛道中做到了行业西南第二、“全国十强”。从过去到现在,未来又将怎么样发展?近日,东林重工总经理肖阳东接受了川观新闻记者的专访。
记者:作为市中区工业经济开发区的“元老级”企业,东林重工的发展之路是如何的?
肖阳东:在市中区工业经济开发区里的10多家企业里,东林重工是最早一批入驻的企业。当时开发区这一带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山,后来企业才慢慢的变多。随着城南新区的开发,房企、学校、公园等随之而来,这一片已经是市中区建设“创新开放活力区、现代产业新城、滨水公园城市”的主战场之一。可以说,我既是建设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1986年,踏上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浪潮,20岁的我跟随父亲,组建了四人团队一起创业,从事汽车零配件的经营。在从事销售期间,受工厂的一些价格、交货期制约和限制,我们就萌生了自己办工厂的想法。于是,租了几间破旧的小青瓦房作为工厂,买了一些二手设备从事生产制造,就这样一步一步筚路蓝缕谋发展,历经两代人的不懈努力,把现在的东林重工打造成为了西南地区行业第二的排头企业。
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有三个关键时期:一是2006年—2008年,企业完成整体搬迁技改扩能,进入市中区工业经济开发区,建成了现代化规上企业;二是2009年—2014年,是企业未来的发展高速期;三是2019年—2021年,是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效力的重要阶段。
记者:建厂时从“皮带机”起家发展至今,东林重工如何从“制造”走向“智造”?
肖阳东:从汽配公司、工矿机械制造公司、矿山运输机械公司到现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字的沿革其实就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的缩影和写照,折射的是公司发展转型之路。
转型生产后,我们依靠着矿山企业运送散料的“皮带机”起家,披荆斩棘闯荡市场,巩固根基。然而,跟着时间推移,“皮带机”的环保劣势逐渐显现,敞开的运输方式易产生扬尘撒料,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企业的永续经营与生存,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从2018年开始,我们投入资金进行技改,更新设备,革新生产线,逐渐将“敞开式胶带机”升级改造为了如今的“封闭式圆管状带式输送机”。
尤其是近两年来,我们总计投资2000多万元,陆续引进高速的焊接机器手、大滚筒环焊机器人、高精密数控压力机床等智能化设备数十台(套)。新装备投入运行后,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效能,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现在,企业专注于散料输送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产品从矿山拓展到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码头、港口、城市地铁建设、地下饮用水输送管廊建设等领域,与中铁工服、中电建、中水电、中冶长天、中冶赛迪、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钢集团、神华集团等上百家国内知名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记者: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原材料价格等不稳定因素,东林重工如何寻找蓝海开拓市场?
肖阳东:今年以来,企业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又遭遇了钢材原材料暴涨的冲击,疫情造成流动资金减少,企业创新也需要人才支撑,我们应该克服的是资金和人才等多方面的压力。
这些年来,我们没“大起大落”,相对“平稳”,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看好这个散料输送领域并专注于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大市场和环保转型的促进下,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快速复苏,散料输送装备市场需求迅速回升,我们的订单开始增多。
我们也尝到智能化改造的甜头,今年,我们将再追加1000万元的科研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引进高效的机器人,引进高精度大功率激光切割装备,重点改造自动焊接、数控机加工,智能化物料装载,逐步实现“机器换人”,解决一线技能操作工人紧缺的问题。
在人才方面。2020年,我们把研发中心迁移到在成都招揽“高精尖缺”人才,引进高端人才,探索“研发设计在成渝+转化生产在内江”的产业协作配套模式,吸引了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及留学归国的人才。这支研发团队我们计划需要3年才能创造收益,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半年时间,研发团队就给公司能够带来了效益,有了他们的技术支撑,我们的产品才能大跨步的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目前,我们正在着力开发中亚地区的市场,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布局国际市场,让产品出口到中亚,东南亚,非州等地区,搭乘着中欧班列,让东林产品在世界各地落户,真正成为一家“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内江、销售在全球”的国际化企业。
肖阳东:我的计划是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能为职工、社会谋福利、能让更多热爱制造业的有志之士共同参与东林重工的永续经营、可持续发展的规范的上市股份制企业,把东林重工这个接力棒顺利交接。创业路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历经我和父亲两代人的努力,我现在依然看好“散状物料输送机械”这样的领域,它是工业大生产的必用装备,号称工业大生产中的“动脉血管”。
企业未来的着力点在“创新”,我们将加快智能化生产线改造步伐,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紧紧抓住国内的城市地铁建设、川藏铁路建设催生出制砂等新兴起的产业给散料传输装备带来的巨大商机。
我们已有登陆长期资金市场的计划书和时间表。去年,企业从“四川东林矿山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更名为“四川东林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向长期资金市场迈出的第一步。当前的发展正在按照上市公司的各项规范经营推进。未来,我们朝着“一业为主,做精做强,打造百年老店”的目标奋进。
记者: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增,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作为企业,你对进入制造业领域的就业者有什么建议?
肖阳东:一种原因是高校毕业生大增,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机械行业的一线技能操作工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扩大内需、稳定外需的压舱石。对东林重工来说,在学校招聘时注重对学员的宣传,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进工厂,掌握一技之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造美好生活。针对新加入东林重工的一线操作工,我们会采取“拜师收徒”的方式来进行“传帮带”,树立新员工“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心和敬业心。
我想对他们说的是,制造业需要更加多的大国工匠、优秀工匠,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你们,快来加入我们吧!